理性与英语
原文:https://www.readthesequences.com/Rationality-And-The-English-Language
在我讨论掌声提示光这个话题时,有位读者评论说我的文章让他们联想到了乔治·奥威尔的《政治与英语》一文。[1] 看到这样的评价,我倍感荣幸;尤其是在当时,我正好在酝酿接下来将会谈到的主题。
如果你真想了解一位艺术家对理性的见解,那就去读奥威尔的作品——他是理性主义者和作家的必修课。奥威尔不是科学家,而是作家;他的利器不是数字,而是语言;他的对手不是大自然,而是人性之恶。如果你想将一个人不经审判就关押多年,你必须换个说法,不能直白地说「我要不经审判就把詹宁斯先生关上很多年」。你必须混淆听众的思路,以防他们脑中清晰的画面激起良知的谴责。你要说,「不稳定分子应被施行替代性司法程序」。
奥威尔强烈反对极权主义,也反对为邪恶提供庇护的混乱思维——正因如此,奥威尔关于语言的著作最终成为了与费曼、萨根、道金斯等人齐名的经典理性主义文献。
「作家被告知应避免使用被动语态。」纯科学背景出身的理性主义者或许看不出上句话的问题,但任何有写作经验的人都能立即发现。我用被动语态写了这句话,却没告诉你,到底是谁在告诫作者避免使用被动语态。被动语态隐去行为主体,只留下受事者。「不稳定分子应被施行替代性司法程序」——究竟是谁在施行?所谓「替代司法程序」又是在做什么?堆砌足够多的静态名词短语,便可粉饰任何令人不快之事,仿佛从未发生。
期刊文章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行文。(抱歉,应该说是部分科学家钟情于被动语态。这些文章并非凭空产生,总该有人对此负责。)「受试者被施用 Progenitorivox」比「我给每位受试大学生发了一瓶 20 片装的 Progenitorivox,叮嘱他们按时服用直至吃完」更显权威。在描述中省略科学家的存在,似乎就只剩下至关重要的客观数据。但实际上,科学家就在现场,受试者就是是大学生,Progenitorivox 也不是被「给药」,而是被亲手分发,并告知了服药要求。被动语态模糊了真实情况。
从我收到的评论来看,有人会反对说期刊论文使用被动语态不算什么大错——只要细想一番,就能意识到科学家确实存在。这似乎并不构成逻辑谬误。这就是为什么理性主义者除费曼甚和贾恩斯之外,还必须研读奥威尔。
纪实作品传递知识,虚构创作传递体验。医学能推断出人体无防备地暴露在真空中会有什么后果,但小说能让你身临其境地经历整个过程。
一些理性主义者会尝试分析具有误导性的表述,探究其中可能隐含的意义,努力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。他们会采取宽容的态度,相信作者的用意。然而,作者所受的训练是不能给自己这种宽容。读者的理解即是你所表达的,与你的本意无关。无论你有多么巧妙的辩词,都无法与读者争辩。
作者深谙读者不会驻足思索文章深意。小说阅读是一连串第一印象的持续体验。一位理性主义作家会格外关注文字所营造的体验。当你在评估某段话的公共理性时,仔细分析词语,反复调整措辞,尝试不同解读,搜寻真实性的蛛丝马迹,那么你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印象——也就是读者实际看到的,或者更准确地说,感受到的内容。
一位小说家会立即察觉到「受试者被施用了Progenitorivox」这句话有多么不妥。这样的描述能为读者勾勒出怎样的生活画面呢?这个句子仅仅营造了一种疏离的权威感,仅此而已——读者唯一的体验就是被告知了一些看似可靠的信息。小说家会发现这些名词过于抽象,无法展现实际发生的情景——比如那位手握药瓶、努力摆出严肃表情的博士后研究员,或者那个带着紧张笑容倾听的学生。
我的观点不是说学术论文应该像小说那样写作,而是理性主义者应该清醒认识到语言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体验。理性主义者必须洞悉人心及其运作方式,包括意识之流——你通过语言表达自我的那个部分。理性主义者要敏锐把握字句在实际体验中的冲击力,超越表层的命题语义。
更直白地讲:意义并不能为影响开脱!
我不在乎你能给「人工智能应该通过民主进程来发展」这类掌声提示光构建出什么理性解读。那改变不了它给听众带来非理性的影响,让人鼓掌叫好而非实事求是,更别提这种说法本身就含糊其辞、避重就轻。
奥威尔曾抨击陈词滥调对思考体验的负面影响:
当你看到台上某个疲惫的蹩脚演说家机械地重复那些老生常谈时——「野蛮暴行」、「铁蹄下的血腥暴政」、「全世界自由民众要众志成城」——你常常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,仿佛面前的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而是一个提线木偶……使用这种陈词滥调的演讲者,正在逐步把自己异化成一部机器。他的口中吐出恰如其分的言辞,但他的大脑却置身事外,仿佛这些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词语……
选词的根本原则,在于让意义引领词语,而非被词语左右。散文创作最忌讳词语的奴役。思考具体事物时,我们往往先有一个无言的概念,然后才去搜寻贴切的词语,用语言勾勒脑海中的图像。但面对抽象概念,我们常常一开始就借助词语来思考。如果疏于警惕,陈词滥调就会自动浮现,主导表达过程,模糊甚至歪曲原本的意思。或许,最好尽量推迟使用词语,先在心中厘清意象和感受,然后再去寻找恰如其分的表述。
Charles Sanders Peirce 大概会赞同上一段的观点。通往真理的路径不止一条,思维方式殊途同归。